首页 > 社会课堂 > 详情页

话说胶州 ‖ 胶州最早的城市居民:三里河人

时间:"2019-05-30 03:25" 作者:
00:00 00:00

胶州最早的城市居民:三里河人.mp3

大家好,欢迎收听本期《话说胶州》节目。

在前几期的节目中我们讲到,胶州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上溯至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那时的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集群而居,过着定居的生活。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,具有防御功能的城邑逐渐产生,进而创造了早期的城市文明。那么,胶州最早的城市雏形出现在什么时候呢?

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。学界认为,中国古代的城市雏形可以追溯到夏代,“城”即城郭,是战争防御的产物,构成城郭体系的有城墙和濠沟,濠沟比城墙的出现要早一些。而“市”,基本上是由早期的商业萌芽“物物交换”产生的。因此,构成古代雏形城市的基本条件是:有夯筑的城墙,有防御的壕沟,有居住的房屋,有长期固定的居民群体,有祭祀的场所或地点,有物物交换的贸易形式,有了阶级的分化等。

胶州三里河遗址都具备哪些雏形城市的条件呢?根据1974年、1975年的考古报告显示,当时的发掘面积为1570平方米,占遗址总面积的3%,发现的遗迹和遗物相当丰富。

首先,发现了具有防御功能的濠沟。三里河遗址南临三里河,三里河向东通海,东面、北面、西面新发现有弧形的濠沟环绕,濠沟与三里河相通。濠沟的发现,是三里河遗址考古的又一重大成果,这是早期雏形城市最应具备的条件之一。

其次,发现了房屋基址、窖穴、灰坑等遗迹。发掘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房屋遗迹多座,这些房屋属于半地穴式建筑,屋内地面是用黄土践踏加工而成,比较平整坚硬。除了住人的房屋,还有专门用于贮藏粮食的库房。

第三,发现了众多墓葬。发掘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人类墓葬160多座,说明当年在这里长期定居的人很多。通过碳-14测定约为距今4300年前起至3800年前后,也就是说胶州三里河人在这里生活了至少500年时间。

第四,发现了祭祀场所和用品。遗址内有疑似祭祀地点的鹅卵石铺成的长方形遗迹,及占卜用的牙形玉璧,贵重的礼器蛋壳陶等原始宗教器物。

第五,有了物物交换的商业萌芽。根据出土玉器、黄铜器等分析,这都不是本地所产,应该是物物交换来的。这些都是城市起源所具备的条件。

第六,阶级的分化。考古资料显示,三里河时期的农耕渔猎生活已相当发达,社会有了不同的分工,不但有剩余的粮食储存,而且还私养家畜,养猪已经十分普遍。有的墓葬陶器、玉器、骨角牙器、石器等随葬品非常丰富,有的墓葬没有随葬品,有的只有一两件随葬品,而且制作粗糙,说明此时已经出现了贫富不均现象,即有了阶级分化。阶级的分化、私有制的产生,都是城市产生的重要因素。

第七,城墙遗迹。因距上次考古年代较远,受发掘面积所限,目前还没有发现城墙遗迹。虽然没有发现城墙遗迹,因历史上濠沟的出现要早于城墙,所以不影响对胶州三里河遗址是早期雏形城市的认定。

《史记•五帝本纪》中写到:“一年而所居成聚,二年成邑,三年成都。”聚是村落,是乡村;邑,是居民点,有市之邑是城市的雏形;都,是早期的城市。通过对考古发现进行梳理,三里河遗址已经具备了早期城市的基本条件。因此推断,胶州至少在四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期既有了城市的雏形,古代三里河人是胶州最早的城市居民。



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