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社会课堂 > 详情页

文博成语小课堂||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

时间:"2021-04-21 02:38" 作者:
00:00 00:00

今天的“文博成语小课堂”要为大家讲述的成语是 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

宁为玉碎不为瓦全.mp3

出自《北齐书·元景安传》:“大丈夫宁可玉碎,不为瓦全。”故事发生在公元550年,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。从此,北齐代替了东魏。高洋心狠手辣,为了斩草除根,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,并扬言诛杀远方宗族。为了保住性命,疏宗元景安提议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,改姓高氏。元景安的堂兄景皓,坚决反对这种做法。他气愤地说:“怎么能用抛弃本宗、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?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,不愿做陶器得保全。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,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!”于是,后人便以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来形容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,不愿丧失气节,苟且偷生的高尚气节

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,玉器不仅用于祭祀,而且成为贵族必不可少的配饰。“君子比德于玉”,“君子无故,玉不去身”,玉石温润而泽的美质成为谦谦君子人格的象征。

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,中国人的先祖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。经秦汉至隋唐,玉器一直是皇公贵族的专有装饰用品。两宋时经济发达,商业繁荣,由于手工业技术进步,玉器加工变得更方便快捷,玩玉赏玉之风大盛。此时出现了大量制作精巧、加工细腻、构思奇妙的玉摆饰、玉佩件。

这件胶州市博物馆藏的螭龙纹青玉出廓璧,最宽处11.4厘米,外径8.0厘米,内径1.9厘米,厚0.4厘米。青玉质。玉璧扁平,出廓部分位于璧的两侧,为两组相对的镂空双螭龙。该玉璧分三部分,内区和外区为环状,中间为镂空的八条相互交叉缠绕且头尾相连的螭龙,其中四条螭身饰以鳞纹,另外四条螭身饰以阳线纹,螭首眼部凸。内外区装饰有卷云纹。玉璧两面纹饰相同。

螭纹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,是和龙纹非常接近的一种题材,故又有“螭虎龙”之称,尾部同样有拐子形和卷草形之别。若就细部而言,头和爪已不太像龙,而吸取了走兽的形象,身躯亦不刻鳞甲,体态有肥有瘦,可以相差悬殊,是较为常见的花纹题材。

宁为玉碎.png

推荐